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PDF版
扫描二维码使用手机阅读本篇文章
发刊日期:2020年06月01日 > 总第445期 > A1 > 新闻内容
———简述2020年全国两会关于农村金融领域的热点与建议
脚踏实地 走好每一步路
发布时间:2020年06月0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 本报记者 魏再晨 郑源源

【农村金融时报】

“又是一年两会时。”

这是每年全国两会记者们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今年的两会,更加意味深长。

2020年是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收官之年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以往在春季召开的全国两会,受疫情影响推迟至初夏,也让今年的“非常两会”备受关注,必将给人们留下非同寻常的深刻记忆。

疫情防控常态化下,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着一些变化,如何为经济社会秩序全面恢复提供有力保障,是两会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之一。

普惠金融、农村金融,一直是《农村金融时报》密切关注的内容。这些领域将如何应对变化,如何化危为机?

在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上,代表委员们就此类热点问题建言献策,提出独到见解值得关注。

完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

全国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70%左右的专利发明权和80%的就业,这就是小微企业为社会经济做出的贡献。小微企业也因此成为当前“六稳”“六保”工作支持和帮扶的重点。

然而,发挥着重要作用的小微企业,却一直面临着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资金的瓶颈掣肘小微企业,甚至阻碍着其转型升级的路径。疫情中,大批小微企业遭遇了前所未有的资金链压力。

今年全国两会上,金融领域的众多代表委员都在为如何更好地扶持服务小微企业献计献策。

例如,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副主任金鹏辉,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银行南昌中支行长张智富都提交了有关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的建议,从完善考核机制和风险分担机制、明确职责定位等多个方面,支持此类机构更好地发挥为小微企业增信的作用。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银保监局局长韩沂也建议,从根源上改变银行的绩效考核体系,把信贷资源引导到亟须支持的小微和民营企业;应通过奖励、税收减免和贴息等方式,分担银行救助企业的成本。

近年来,关于扶助小微企业良性发展,始终是每年两会上热议的话题之一。

也正是在代表委员的建言献策、有关部门的政策引导与各地方通力合作下,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模式和水平有了长足进步。

比如,在顶层设计上,“两个不低于”到“两增两控”。补充了对小微企业贷款的资产质量水平和贷款综合成本的考量;货币政策工具也在不断发力。人民银行多次运用定向降准、支小再贷款等货币政策工具,为金融机构特别是地方性法人金融机构提供低成本、普惠性的资金支持。再比如,近年来,针对小微企业贷款业务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各地也纷纷推出本地版的信息共享平台,打通税务、社保等多个部门的数据,并向开放给银行进行查阅。

这些政策、举措,在历年的全国两会中都有体现。可以说,两会上的建言献策,对于推动国家提升和完善小微企业整体发展的政策与举措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历年来,两会上委员代表们的建议和提案,都会引起相关政府部门的关注和重视,不但要在当年予以答复。很多好建议也会得到研究和采纳。

人民银行副行长陈雨露在5月9日举行的国务院例行政策吹风会上介绍,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提出的很多建议已经转化为人民银行具体的工作措施。

2019年,人民银行在认真研究采纳代表委员意见建议的基础上,共出台了38项具体的政策措施,有力推动了包括金融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在内的多项重点工作顺利开展。

因此,关于疫情常态化下中小微企业的发展规划和部署,今年两会上的建议必将发挥重要作用。

记者发稿前,金融委办公室发布消息,将于近期出台《商业银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监管评价办法》《政府性融资担保、再担保机构行业绩效评价指引》等11条金融改革措施,这些政策文件的落地,无疑能推动银行业及各级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进一步强化支农支小的服务能力,从而确保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更加系统化、长效化。

脱贫攻坚 胜利在望

今年全国两会上,代表委员们围绕政府工作报告提及的“如期实现”“产业扶贫”“消费扶贫”“乡村振兴”等内容积极建言献策。

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农科院副院长赵皖平表示,打赢脱贫攻坚战并不意味着任务彻底完成,而是一个新生活、新奋斗、新起点的开始。乡村振兴需要解决农村的人才问题,还要解决农村的产业问题,确保不再返贫。

全国人大代表、朔州市右玉县张千户岭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张宏祥表示,产业是农村各项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根本出路。要因地制宜围绕特色产业完善带贫益贫机制,将现代农业打造成高质量转型发展的支柱产业、富民产业。

全国人大代表、江西农业大学教务处处长魏洪义表示,受自然和市场双重风险影响,以种养业为主要经济来源、刚刚脱贫的贫困户依然存在返贫风险。他建议进一步推动各种资源往乡村流动,并通过网络平台加强对扶贫农产品的宣传和推介,提升农业产业发展水平。

2019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全年农村贫困人口减少1000万人以上,这一目标在去年年底已经完成。就在今年前5个月,重庆、陕西、河南、河北、海南、内蒙古、青海、江西、安徽等省区市相继宣布脱贫摘帽,至此,我国已有15个省区市贫困县实现全部脱贫摘帽。

今年,突如其来的疫情也给脱贫攻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记者梳理发现,早在全国两会之前召开的各地方两会上,各区域新的脱贫目标已经确立。

如广西壮族自治区提出,2020年必须全面完成剩下的24万贫困人口脱贫、660个贫困村出列和8个贫困县摘帽任务;贵州省提出,重点挂牌督战9个未摘帽深度贫困县和剩余贫困人口超过1万人的3个拟摘帽贫困县,并延伸挂牌督战到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提出,坚决攻克深度贫困堡垒,实现剩余16.5万贫困人口如期脱贫、560个贫困村退出、10个贫困县摘帽;四川省提出,对凉山州进行挂牌督战,在6月底前全面完成易地扶贫搬迁建设、农村危房改造住房建设任务;云南省强调,要集中力量打好深度贫困歼灭战,确保剩余9个贫困县、429个贫困村、44.2万贫困人口上半年达到脱贫退出标准……

各区域都因地制宜制定了具体计划和目标,全国两会上的代表委员又站在更宏观的角度和层面上提出建议,对于相关机构和地方政府而言,也将收获更多的启发和帮助。

还有200多天,贫困人口还有551万。“如何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如何确保剩余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如何巩固脱贫成果”……那一份份厚重的议案提案中就有答案。

保险行业改革升级备受瞩目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与“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一样被突出强调的还有“优先稳就业保民生”。

今年两会上,全国政协常委、全国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主任罗志军提出,要准确把握常态化疫情防控新形势,坚决克服国内外疫情带来的消极影响,多措并举稳定和扩大农民工就业。他建议,以产业稳定就业,按照分区分级原则,采取差异化防控和复工复产措施,推进全产业链协同复工复产。推动产业扶贫、电商扶贫、消费扶贫融合并进,发挥扶贫车间家门口就业的优势,促进贫困劳动力就地转移就业。

“强化保险保障功能”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对保险业提出的新要求,与2019年的“增强保险业风险保障功能”相比,在疫情当下,“强化”一词更体现出了国家对保险业的期待。保险行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截至5月18日,保险行业抗疫专属理赔累计19.71万件,累计赔付金额4.39亿元。

全国政协委员、原保监会副主席周延礼表示,保险业要牢牢把握“强化保险保障功能”,在产品创新、服务提升、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中实现保障功能。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太保寿险上海分公司副总经理周燕芳表示,保险可以成为2020年后扶贫长效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然灾害是导致贫困的重要原因之一。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保险,探索开展“农业保险+”创新产业扶贫模式,对助力脱贫攻坚、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促进乡村产业振兴、保障农民收益等具有重要作用。因此也成为今年两会上热议的课题。

周延礼在提案中就建议,继续提升农业保险的政策支持力度,大力支持和推广“以奖代补”政策,尽快实现差异化补贴,降低地方政府负担。

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金寨县四季春茶叶合作社理事长陈先志,从扩大保险品种、加大财政奖补力度、建立大灾风险分摊机制等三个方面出发,建议持续加大支持特色农业保险的力度。

全国政协委员、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马珺提出,利用期货市场管理风险和价格发现的专业优势实施精准扶贫,他在提案中建议,把包括“保险+期货(期权)”在内的多种措施纳入乡村振兴促进法。

就在两会前不久,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发布了“2019年中国财产保险十佳理赔案例”。其中,农业保险和巨灾保险理赔案例共有4例,其中最高一笔赔付超30亿元。

随着两会上对于保险行业改革与升级的热议,众多有见地的代表建议和委员提案,政府工作报告中对保险业的高度重视和要求,未来保险行业的发展速度,以及对保障民生、助力脱贫和乡村振兴等方面将发挥出怎样的作用,拥有怎样的经典案例,值得期待。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1-2013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京ICP备120066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