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陈磊 通讯员 卜娣娣
【农村金融时报】
从2016年开始,山东微山县昭阳街道后学南村村委书记种衍皇心里一直有一个目标,那便是带领村民们脱贫奔小康。今年初,当种衍皇站在70亩的生态种植园区前,望着坠满枝藤的瓜果蔬菜,丰收的喜悦抚慰了他的心。回想这几年奋斗的过程,他说,一切都离不开农商银行的支持。
微山县昭阳街道后学南村共有人口152户,贫困户13户,贫困人口33人,这里道路崎岖、交通闭塞、信息不畅。
想要实现脱贫,势必要发展产业,有村民提议养鱼、养牛,但是该村水质不允许养鱼,养牛又需要流转太多土地,不符合实际情况,这可愁坏了种书记。
适逢微山农商银行入村宣传,种书记连忙向该行员工咨询产业扶贫情况。
“乡村采摘园、绿色农业种植园市场需求大,将来必然会成为黄金产业,种书记不妨考虑考虑。”该行员工认真地分析着。
经过反复讨论,这一建议得到该村村民的一致认同。为帮助后学南村脱贫,该行积极协调昭阳街道扶贫办,联合成立了驻村扶贫工作队,同时与当地政府合作多方调研,根据当地情况制定了适合本村发展的产业扶贫策略,为村民长效脱贫奔小康打下了基础。
微山农商银行通过培育、发展优势特色产业,让产业围绕脱贫布局,让脱贫融入产业发展。
同时,该行通过促进就业,提升贫困人口的劳动技能,实现可持续创收,真正把贫困群众嵌在产业链上,实现了产业发展、贫困户脱贫一举两得,摸索出了一条产业+就业扶贫的创新路径。
2016年底,通过该行扶贫贷款,后学南村投入资金50余万元,建设了9个蔬菜大棚,种植高品质葡萄,每年可创收近10万元。
2018年底,后学南村成立了专业合作社,在政府、农商银行的支持下,融资100余万元,计划建设高标准温室大棚9个,目前已建成4个,主要种植千禧果和大西红柿,每个大棚平均每季可收益12.5万元左右。
除扶持葡萄产业发展外,微山农商银行还积极支持该村传统产业西瓜种植。
据了解,后学南村西瓜的品种为甜王,具有糖度高、口感好、产量高、见效快的优点,亩产量达1万斤。微山农商银行扶贫工作队赴实地验收,并协同当地扶贫办联络经销商收购,确保了村里新鲜果蔬的销路。
之前由于该村经济条件差,青年人纷纷外出打工。近年来,产业的蓬勃发展有效带动了当地就业,“产业+就业”的联动发展不仅让后学南村具备了可持续的脱贫能力,同时也从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农村“空心化”的社会难题,更多外出打工的青壮年选择留在家乡、建设家乡。
如今,该村已实现整村脱贫。目前,该村已逐步实现产业规模化、村组绿色化、环境优美化、农民专业化,正创建果蔬之村、旅游之村和美丽乡村。
今后,鉴于微山农商银行小额扶贫贷对后学南村村民致富的积极作用,该行将在全辖推广后学南村的扶贫做法,以惠及更多贫困人口。截至目前,该行共发放小额农户贷款 55笔、金额331万元。同时,该行承诺,村民的农业生态合作社及生产基地办在哪,信贷服务一定支持到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