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PDF版
扫描二维码使用手机阅读本篇文章
发刊日期:2020年05月25日 > 总第444期 > A4 > 新闻内容
农发行辽宁分行定点支持卧牛山村脱贫显成效
发布时间:2020年05月2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 通讯员 于笋 卢俊杰

【农村金融时报】

“村里疫情防控工作开展如何?大家还有什么困难没解决?”带着关切,4月中旬,农发行辽宁省分行党委书记、行长刘喜峰再次来到该分行定点帮扶贫困村辽宁省彰武县卧牛山村。

刘喜峰看望了农发行辽宁省分行驻卧牛山村扶贫工作队队员,了解村里疫情防控情况,走访慰问建档立卡贫困户,实地考察了养牛合作社,将已经协调好的10万元资金捐助给合作社用于壮大养牛产业,将10吨复合肥捐赠给村委会。

农发行辽宁省分行从5年前开始定点帮扶卧牛山村开展扶贫工作。5年来,驻村工作队团结全村干部群众携手奋进,于2019年提前一年实现整体脱贫。

“我记得2018年来的时候合作社只有30多头牛,现在已经发展到近180头。”刘喜峰表示,农发行驻村工作队在县、镇政府的领导下,帮助卧牛山村找到了脱贫致富的切入点。

卧牛山村来了工作队

彰武县地处东北入关咽喉,有“全辽管钥”之称。卧牛山村辖11个自然屯,村民经济收入主要靠家庭式农业种植、畜牧养殖和外出务工。全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贫困人口152户、292人,占该村总人口的14%。

2014年8月,农发行辽宁省分行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及总行关于开展定点扶贫工作的部署,将彰武县东六家子镇卧牛山村确定为省分行的定点帮扶对象,挑选精兵强将4人组成工作队开展驻村工作。

驻村后,工作队深入田间地头,走村串户开展全面调研,积极宣传国家关于脱贫攻坚和强农惠民的各项方针政策。同时,做好贫困群众思想发动、宣传教育和情感沟通工作,激发其摆脱贫困内生动力。

工作队掌握了详实的资料后,与村两委反复研究、综合分析,制定扶贫规划、分步实施,从提升村屯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村民生产生活条件着手,确立特色产业强村方略,促进贫困户脱贫致富。

工作队进驻前,卧牛山村都是泥土路,“行路难、路难行”是困扰乡亲们的大难题,也严重制约了村经济发展。在没有相关数据和资料的情况下,工作队实地考察和测量了全村村屯路,绘制路网图,协调交通等相关部门全力推进,先后完成3个路段近30公里的道路建设。同时,工作队协调推进环境整治,村屯环境焕然一新。还帮助申请危房改造资金40万元,累计完成32处村民危房改造。

抓准产业扶贫“牛鼻子”

“抓准产业扶贫‘牛鼻子’,要‘输血’更要‘造血’。”这是农发行辽宁省分行一开始就明确的扶贫工作思路。

2017年,工作队认真分析了村里产业空白的实际,根据彰武县农业、畜牧业布局和村内资源禀赋,深入开展产业扶贫调研。工作队多次与村干部考察食品加工厂、生猪屠宰线、各类养殖大户和畜牧交易市场等,比对各类产业的总投资、资金来源、收益率、可行性等,分析论证后,决定利用现有牧场优先发展黄牛育肥、繁育幼牛项目,辅以散养生态鸡、种植红薯等特色农作物产业,采取“合作社+贫困户”模式,实行股权分红与劳动报酬相结合,促进贫困户多渠道增收。

针对产业扶贫启动资金不足问题,工作队积极向农发行辽宁省分行申请,协调动员社会力量和政府相关部门,加大产业扶贫支持力度。农发行辽宁省分行各处室及个人捐赠15万元用于扶贫产业发展,通过“万企帮万村”引入精准帮扶款138万元,协调政府相关部门拨款70万元。

工作队牵头组建了卧牛山村养牛专业合作社,打造村级脱贫攻坚产业实验基地。合作社成立两年多,已向建档立卡贫困户分红11.18万元。目前,合作社存栏黄牛近180头,2019年成功申报了阜新市市级示范合作社和辽宁省省级示范合作社。根据市场行情,合作社将黄牛育肥主线转向母牛繁育,两至三年后会达到繁育高峰,前期投入将得到数倍回报。

去年,工作队和村两委共同开展走访、排查工作,对人均收入低于5000元的6户、11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实行特殊专项帮扶,养牛合作社作为村里的产业扶贫主力军,实现对全村贫困户的“兜底”帮扶。

年初疫情发生后,畜牧交易暂停,合作社流动资金和饲草等物资紧缺,农发行扶贫工作队多方协调,申请到专项帮扶资金20余万元,确保合作社饲草满仓、定期消毒、经营有序、供给稳定。

“不久的将来,村里养牛规模增长到1000头,相当于有了自己的‘提款机’。”在卧牛山村调研时,刘喜峰表示,养牛对当地老百姓而言,易接受、看得懂、可操作,是重要的扶贫产业。

下一步,农发行辽宁省分行将进一步加大对扶贫产业的支持,帮助合作社壮大养牛规模。同时,农发行还将在农业种植、加工产业方面寻找突破,帮助卧牛山村探索其他致富产业。

“脱贫出列后还要建设美丽乡村,农发行将帮扶到底,实现产业致富、长久致富。”刘喜峰表示,农发行要进一步发挥农业政策性银行的资源优势,探索集体经济资金筹集渠道、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渠道,开拓新思维,帮助村集体经济逐步走向市场化、规模化。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1-2013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京ICP备120066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