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陈磊 通讯员 郇长亮
【农村金融时报】
在山东省烟台市福山区门楼镇两甲村锦程大樱桃专业合作社的自动调温大棚里,红透了的福山大樱桃“美早”,一簇簇挂在枝头,让人垂涎。果农们正用娴熟的手法,小心翼翼地地摘下熟果,送到合作社的电商装配中心,在这里装箱、打包,分发到全国各大超市和在电商下单的客户手中。
两甲庄村的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先期已经流转了68亩土地,主要从事大樱桃、火龙果和草莓种植。
“我们打算再流转300亩地,建大棚,增加圣女果、荷兰杏等项目,这需要大量资金。我们合作社向农业银行申请了300万元‘强村贷’,疫情期间,不仅没耽误,利率更加优惠,贷款下来后就可以着手干了。”两甲村党支部书记孙承远信心满满。
记者了解到,“强村贷”是山东省委组织部牵头,农业银行山东省分行和省农担公司联合创新推出的贷款产品,着重发挥“农业银行+农担”的金融杠杆作用。
今年开春,农业银行烟台分行向栖霞市蛇窝泊镇东院头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发放了全省首笔“强村贷”140万元,支持合作社苹果苗木更新换代和农资购买,为东院头村苹果规模化种植与生产加工提供了有力保障。
烟台作为我国北方水果重点生产基地,在春末夏初关键时期,保障“果篮子”供应的脚步不能停歇,农业银行“强村贷”的推出无疑给众多果品专业合作社送来了“及时雨”。
顺着青州市何官镇南小王村崭新的柏油马路,记者看到一片片智慧大棚整齐排开,大棚里种着各色蔬菜,村民们正忙碌着……
“我们的‘南小王’牌蔬菜获得了国家级有机蔬菜品牌认证,可以把菜从田间地头直接运往全国各地。”孙国贞是南小王村的村支部书记,2011年,他带领村民创办了晟丰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希望能通过蔬菜规模经营,推广先进技术,节约生产成本。如今,合作社社员已达到380户,流转土地4300亩,建有温室大棚125个。
今年年初,合作社原本打算建造12个温室大棚用于培育种苗。疫情发生后,虽然对蔬菜种植没有太大影响,但上市时间推迟,资金回笼延后,300万元的资金缺口让合作社暂停了扩建的步伐。
“疫情期间,我们想要申请贷款,一直找不到门路,多亏了农业银行客户经理多次上门服务,为我们提供了贷款支持。”孙国贞介绍。
记者了解到,南小王村是农业银行服务乡村振兴示范村,在前期对接过程中,农业银行青州市支行了解到合作社的资金需求,依托“强村贷”产品,迅速组建专业服务团队,多部门、多层级协调联动、平行作业,仅用3个工作日便为合作社发放了300万元“强村贷”。
“‘强村贷’正在为山东民生稳定注入越来越多的金融动能。”农业银行山东省分行相关负责人介绍,为落实中央“六保”要求,缓解疫情影响,该分行与各级组织部、省农担加强合作,对全辖四星级以上党组织领办合作社进行摸排,点对点对接、实地走访,加大果蔬专业合作社扶持力度,切实保障疫情期间“菜篮子”“果篮子”金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