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见习记者 韦秋莹 通讯员 陈凡高 韦雪
【农村金融时报】
阳春三月,绿意盎然,广西苍梧县的田野处处洋溢着生机和活力,也活跃着苍梧联社建设美丽乡村、助力乡村振兴的“红马甲”身影。
“我们践行服务‘三农’使命,鼎力支持乡村振兴,奋力谱写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新篇章。”苍梧联社理事长梁涛说。
截至3月31日,苍梧联社各项存款余额达83.51亿元,比年初增长5.92亿元,同比多增2.76亿元,完成开门红任务的174.12%和全年任务的98.67%;各项贷款余额59.71亿元,比年初增长3.42亿元,同比多增2.25亿元,完成开门红任务的150%和全年任务的45%;不良贷款实现“双降”目标,各项监管指标达标并持续向好,改制农商行获批筹建,进入创立流程。
立足本土深耕“三农”
为充分发挥支持“三农”金融主力军作用,牢固立足本地、服务“三农”和中小企业的宗旨,不断提升金融服务水平和客户满意度,苍梧联社开展了农户金融产品整村推进工作。
自2017年11月起,苍梧联社将整村授信作为工作重点。以行政村为单位,该联社工作人员上门实地走访,掌握、记录村民基本情况,提前对符合条件的村民给予一定贷款额度的授信,当村民有贷款需求时,可以凭贷款证及相关材料到所辖网点办理不超出授信额度的贷款。
为了做到金融“村村深耕、户户授信”,苍梧联社的员工身穿印着“舞彩银行”字样的红马甲,周末进村入户,张贴信用红榜,举行“信用村”授牌仪式,颁发“信用户”荣誉牌,现场受理信用卡及贷款申请。他们还用金融大讲堂的方式,让金融“村村通”变成“村村懂”。
2019年3月起,苍梧联社还以村组为单位,实施客户经理城乡网格化管理,开展多频次、多元化的客户大走访,准确采集农户信息,撰写驻村工作日志,以“宽授信,严用信”风控理念,集中公布“信用红榜”,举行整村授信现场会,面对面发放授信通知书,批量受理贷款申请,不断拓宽小额农贷和个体商贷的满足率和覆盖面。
截至目前,苍梧辖内204个行政村(社区)已全部完成全面授信,形成授信白名单5.88万户。截至3月底,该联社累计发放10万元以下小额农户贷款7099万元,累计1471笔。
强化信贷线上运营
在全球数字化升级大浪潮下,苍梧联社主动走出舒适区,直面数字化转型痛点。
苍梧联社引进了农金数据建设团队,完成73万户存量账户的数据清洗与挖掘,对客户进行分层管理,为下一步低成本获客、智能化放贷、大数据风控奠定基础。
另一方面,该联社通过以舞彩系列产品为切入点,运用初具模型的大数据库,设置相应的授信及风控条件,筛选精准客户台账,探索一条“科技赋能、产品抓手、绩效导向、管理有道”的营销转型之路。
“今年我们将进一步快速启动数字化2.0版本建设,整合存量、农村、社会数据源,搭建数据仓库和客户360视图系统,打通叫号系统、综合业务系统等精准营销渠道,通过逐步提升数据分析能力的建设,实现更深刻的客户洞悉、更精准的客户定位和更有效的营销方案设计。”梁涛说。
同时,苍梧联社还加强线下渠道建设,完成全辖网点选址、重建、装修等亮化升级工程,以下辖信用社为试点,将网点建设与异业联盟、百姓生活相融合,增加客户场景体验,探索主题银行建设转型路径。
据了解,苍梧联社将着重培育一批超市、家庭、支农联络员等三类便民点,考核撤并一批低产能点,加大业务分流、营销能力辅导,使之成为农信延伸到村屯的“毛细血管”。
据介绍,在疫情期间,苍梧联社的数字化转型发挥了关健作用。线下营销受困之际,苍梧农信社在充分调研基础上,强力推进信贷产品线上渠道营销。
该联社大数据金融团队通过对数据库的提取、分析、评分,形成精准的客户画像和较成熟的风控模型,将1.2万户评分达9分以上的目标客户推送至基层网点,配置线上营销话术,形成一套“科技+产品+绩效+营销”数字化营销的转型路径。
借助金融科技力量,该联社实现了更深层次的客户洞悉、更精准的客户定位,帮助受困的小微企业、个体经营户和规模种养户快速获得信贷支持。仅一个月时间,苍梧联社春耕类信贷新增657户、金额4301.9万元;企业“复工贷”新增5户、金额374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