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PDF版
扫描二维码使用手机阅读本篇文章
发刊日期:2020年04月20日 > 总第440期 > B8 > 新闻内容
三代人的农信情缘
发布时间:2020年04月2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 叶林希

【农村金融时报】

提起“农信”二字,归属感油然而生。

她是一种信仰,亦是一份传承。

我从小随长辈在龙泉农信社的大院里长大,农信社就是我的家。从外公到母亲,再到我,三代人与农信结缘,共同经历与见证了农信社的发展壮大。

一生奉献给农信的外公

我的外公是一位老农信,二十出头进入农信社,一直工作到退休。信用社发展初期,规模很小,条件艰苦。一架算盘,几本账本,一个背包,便是信用社的全部。

破旧的背包是外公格外珍藏的“宝贝”。哪里有业务办理,外公和同事们就背起背包往哪里走,不仅要帮老百姓办业务,普及金融知识,农忙时还要帮他们一起干农活,有时甚至一走就是小半个月。

“老林,我家稻子今年收成好,钱存你那,我放心!”“老林,我儿子办的养殖场有了收益,谢谢你,是农信社给了我们第一笔资金!”一声声“老林”如此亲切,一个个故事暖人心房。

三十余载,外公将一生精力奉献给所挚爱的农信事业,给乡亲送去最富有的寄托与期盼,赢得村民最真诚的信任与好评。或许,农信社与老百姓的鱼水深情就是在那时候打下坚实的基础吧!

干一行爱一行的母亲

1988年,年仅十八岁的母亲接过外公手中的“接力棒”进入农信社工作,第一站就分配到了离家几十里山路的偏远山村,并在这里坚守了二十余年。

母亲的笔记本里密密麻麻地记着哪家的存单快要到期了,哪家要娶媳妇要换零钱包红包,哪家今天买小猪仔要提现金等等。乡亲们的钱,都是一分一毛攒起来的血汗钱,每一笔账她都格外用心记得清清楚楚。

坚持把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坚持把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母亲几十年如一日坚守在最平凡的岗位上,用微笑迎接每一位客户,把最贴心的服务落实到行动当中。

“干一行,爱一行。”是外公对母亲的嘱托;“爱一行,干一行”是母亲对外公、对乡亲、对农信的承诺。

我也要做一名农信人

2019年,我顺利通过龙泉农商银行新员工招聘考试,以全新的身份加入农信大家庭,成为其中的一员。这一刻,我期盼已久,因为心中有份执念:外公是农信人,母亲也是农信人,我身上流淌着农信的血脉,我也要做一名农信人了!

作为“农三代”,我无疑是最幸运的一代。宽敞明亮干净整洁的办公场所,不同功能的自助终端机整整齐齐地“站”在营业厅里迎接客户,计算机早已成功代替算盘和手工账本,工作效率与过去已无法比拟。

当我穿上一身整洁且干练的工作服,踏入龙泉农商银行大门的时候,一种自豪感升腾而起。因为它是龙泉市首个全国文明单位,存贷款总额稳居全市第一的地方金融“小冠军”。

新一代的农信人,已然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这是一代又一代农信人艰苦实干、砥砺前行的成果。我们必将以更昂扬的姿态和更饱满的热情,肩负起新的使命,踏上新的征程。

时代在变迁,硬件在升级,农信情一直在延续。

农信,是一脉延续,是一腔热血,是一生归宿!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1-2013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京ICP备120066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