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PDF版
扫描二维码使用手机阅读本篇文章
发刊日期:2020年04月20日 > 总第440期 > B8 > 新闻内容
唠叨声声……
发布时间:2020年04月2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 崔广勋

【农村金融时报】

父亲是四十年代的“独生子女”,从小与终身守寡的奶奶相依为命。父亲高小文化程度,苦难岁月的磨砺,养成了他正直、坚韧、勤劳、朴实的品格。

父亲是全村公认的本份人,十里八村也颇有口碑和威望。他打得一手好算盘,在“工分工分、社员命根”的人民公社年代,当了20多年记工分、算分配的第三生产队会计,竟没得罪一个人——这主要是因为他为人正派厚道、办事公道、不贪不占。身为会计,公家的便宜半点不赚,每年我家是最大的“缺粮户”。正缘于此,如今,年逾七旬的他仍在村干部和群众之间穿针引线。他说的话、品的理、办的事,有时比村干部还让人信服和放心。

我们弟兄姊妹四人都在外工作,父亲对我们的个人进步如何从不过问,工资奖金多少从不关心。他向来自卑,哲学观点是:世界那么大,能人有的是,“盘里就三根豆芽菜,还有咱夹的?”本本分分、平平稳稳地“挣上吃的”就行了,梦里也未期望过我们飞黄腾达、大富大贵。

正因如此,随着我们兄妹超出他预期的成长进步,父亲非但没有沾沾自喜,相反,却忧心忡忡起来。虽都称不上什么官,但大小都负点责、主点事。他心里多少有些忐忑不安,每当电视上看到或道听途说的各类违规违纪案例,夜里睡觉就不大安稳。

特别对于我,父亲更是放心不下。一来是我先后在党政部门和金融单位工作,整天与人、财、物打交道,担心我常在河边走,万一湿了鞋;二来是我在家排行老大,一路坎坷、起起伏伏,好不容易吃上“公家饭”,怕我稍不留神犯错误,丢人现眼、把头儿给带坏了不说,还把自己的饭碗砸了。

每次回老家,父亲都要对我唠叨一番,并用从“小道消息”听来的周边谁谁贪污被抓、谁谁受贿被判、谁谁不务正业被开之类的案例来“吓唬”我,进行一番“警示教育”。每到这时,母亲就不耐烦地说:“说多少遍了,别唠叨了,没完没了的,孩子的耳朵都磨出茧来了。”但习惯成自然,哪次回去若听不到父亲的这番唠唠叨叨的“敲打”,倒觉得缺少了点什么。

尤其是每年回家过年,当我们兄弟姊妹齐聚一堂欢欢喜喜、热热乎乎吃年夜饭时,父亲看着幸福团聚、其乐融融的情景,不但没有自我陶醉,反而是居安思危。三杯酒下肚之后,趁着酒劲泼泼冷水,慢条斯理给我们上一堂“政治课”:“碗外的饭不能吃、公家的便宜不要占”“人敬咱一尺、咱敬人一丈”“好事让给别人”等等。

父亲还结合从电视上了解到的新形势,讲一大通中央廉政规定、老虎苍蝇一起打、勤俭节约之风、禁止公车私用、公共场合禁烟之类的专业词汇和术语,并且一再叮嘱和告诫。最后,还意味深长地要用一句“天下没有卖后悔药的”作概括、总结和警示。尽管唠唠叨叨,但他从小对我们严格要求养成的敬畏,我们只有低头洗耳恭听的份儿,没有一个作声反对的。

静下心,细细品,父亲的唠叨虽都是些方言土语,但忠言逆耳,简单、朴素的话语里蕴藏着深奥的人生哲理,寓含着为人处世的道德情愫,种种告诫则阐述了规矩不能触碰的道理,应该时时处处遵纪守法、廉洁自律,避免因果报应、悔不当初。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我想,国家主席每年新年都要发表“新年祝词”,作为一个小家的“主席”,父亲每年的这番话,可称得上是“新年‘嘱辞’”。

听完父亲这番叮嘱,已有些醉眼朦胧的我们在心底都默默自语:父亲,您的担心有些多余,我们骨子里流淌的是您的血脉,有您的优良品质做遗传基因,有您几十年的言传身教和教诲熏陶,多年的耳濡目染,我们能够站得正、走得直!

二三十年过去了,我们在父亲重复不断的唠叨声中成长、进步,潜移默化中形成一种良好家风,镌刻在我们的内心深处,渐渐筑起了思想防线,时时保持头脑不糊涂、心气不浮躁,清楚自己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初心不改;做到了本色依旧,人生航标不偏离,行为底线不逾越,做人淳朴善良,工作勤垦努力,做事奉公守法。

年华似水,在不知不觉间悄然流逝。岁月无痕,今又新年。阖家团聚之时,父亲依然如故,语重心长地唠叨了一番。不过当下疫情阴霾笼罩,他在原来的基础上,又增加了新的内容:抗击疫情,不当狗熊;急事难事抢着干、危急时刻站前边……

父亲的唠叨,似警钟长鸣、防微杜渐,潜移默化、春风化雨,是父辈对子女最亲近、最真挚、最深情、最厚重的疼与爱,胜过一切!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1-2013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京ICP备120066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