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PDF版
扫描二维码使用手机阅读本篇文章
发刊日期:2020年04月06日 > 总第438期 > A8 > 新闻内容
发展绿色金融需打好四张牌
发布时间:2020年04月0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 赵泽轩

【农村金融时报】

发展绿色金融是坚持绿色发展理念的重要手段。当前,银行应夯实绿色金融发展基础、补强绿色金融发展短板、打造绿色金融发展优势、把握绿色金融发展主脉,将绿色发展贯穿始终,从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的全过程入手,更加突出资源环境在发展中的基础性、约束性作用,制定从严从紧的绿色金融发展政策,倒逼和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首先,应夯实绿色金融发展基础,坚持改造传统的高污染、高能耗产业,优化产业链条,推动产品由低端向中高端迈进。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发展以新能源、新科技、新材料为基础的低碳、环保、无污染产业,把新兴产业作为经济提升的突破口。依靠现有科学技术,对要素投入进行优化配置,提升资源配置效率,使其与国内外市场需求相适应、与现有技术水平相适应,协调产业之间的关系,实现产业结构合理化。在推进工业化的同时,要调整农业结构,使其合理化和科学化,依托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绿色农业,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特色农业。

其次,应补齐绿色金融发展短板,把创新驱动发展作为优先战略,改变资源过度消耗、污染环境的发展模式,降低资源消耗,减少污染物排放,改善生态环境,实现绿色发展质的飞跃。当前,在实施绿色金融创新驱动过程中,最重要的是激发创新动力和活力。要通过政策扶持、普惠信贷、产融对接,加速绿色经济转型升级。要通过整合资源,拓宽企业合作平台,打破创新的技术约束。同时,要突出政府的引导作用,优化创新制度环境,建立与市场机制接轨的相关政策和法规体系,为绿色金融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和通畅的市场机制。

再次,应打造绿色金融发展优势。绿色基础能力建设是衡量一个区域绿色金融发展潜力的重要指标,也是吸引各类绿色生产要素、优化资源配置的关键因素。银行要依托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自然资源优势,切实加强绿色基础能力建设,并在绿色金融发展中培育新优势。一方面,要加强以 “绿色”基础设施为核心的硬基础能力建设。针对绿色基础设施建设,要以现有的绿道、湿地、森林等资源为基础,通过对区域河流环境和风景区的综合整治、绿道基础设施相结合等多种途径,充分发挥自然界对污染物的降解功能,优化绿色空间网络。另一方面,要加强培育居民绿色生活方式的软基础能力建设。提高群众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意识,贯彻绿色发展理念,推崇绿色生活方式,推动实行涵盖衣食住行各个方面的文明健康、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形成共同参与、共建美好的新风尚。

最后,应把握绿色金融发展主脉。绿色城镇化既是践行绿色金融的核心内容,又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突破口。找准绿色金融发展突破口,把绿色金融发展理念和原则融入新型城镇化建设全过程,走出一条具有区域特色的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是科学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关键所在。一方面,要将绿色、人文发展理念法制化、规范化,强化环境污染治理和环保力度,制定系列法律法规,完善环境监督机构的体制机制,为绿色金融发展提供法律支持。另一方面,要理顺城市资源管理机制,在经济持续发展、公众收入不断增加的基础上,完善生态生活的基本保障体系,推动城市资源管理科学化、居民生活方式绿色化。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1-2013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京ICP备120066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