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金融时报】
正阳农商银行让信用进村生“金”
本报讯 记者王松 通讯员晏成刚 李书令报道 近年来,河南正阳农商银行积极推动农村信用工程建设,让信用额度成为家家户户的“备用金”。截至3月18日,正阳农商银行总授信户数达到61049户,用信户数14907户,用信金额达20多亿元。据介绍,所有已授信客户随时都能通过微信线上获客平台得到信贷资金支持。目前,该行涉农货款余额86.64亿元,占贷款总额的96.64%。
莒县农商银行获支农再贷款专用额度
本报讯 记者陈磊 通讯员魏延妮报道 近日,山东莒县农商银行获得央行3500万元支农再贷款专用额度,据悉,这也是今年以来山东省发放的首笔央行专用额度支农再贷款。为确保企业复工复产和春耕备耕顺利进行,莒县农商银行开辟信贷服务“绿色通道”,截至目前,累计发放复工复产贷款2055笔、金额9.75亿元。其中符合支农再贷款政策的贷款51笔,金额3565万元。
义乌农商银行创新产品支持企业
本报讯 见习记者王爱静 通讯员李咏峰报道 “战疫·振兴贷”是浙江义乌农商银行在疫情特殊时期推出的应急专项贷款,该产品额度高达500万元,可采用一种或多种担保方式组合,可以线上申请,利率优惠多,特别是对省级认定的疫情生产保障企业新增贷款可按LPR报价利率执行。下一步,该行将进一步加强受困企业的走访调查和金融产品的线上线下推广宣传力度,把各种信贷产品用活、用实,并持续释放政策红利,不断为金融战“疫”提供支持。
九台农商银行7000万元贷款备春耕
本报讯 据介绍,截至2月末,吉林九台农商银行共新增农户备春耕贷款7000万元。其中,通过“九商帮扶贷”产品累计为驻村扶贫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相关扶贫产业发放贷款近2000万元;累计发放小额扶贫贷款160笔,金额280万元,全力支持贫困人口开展春耕备耕生产,为他们稳定增收脱困提供资金保障。(张建华)
沛县农商银行积极对接涉农主体
本报讯 疫情中,江苏沛县农商银行积极联络受疫情影响的各类农业经营主体,加大支农支小工作力度。据统计,疫情期间,客户经理团队通过电话拜访了 1028 个纳税 B 级以上客户;各基层支行对授信范围内的 1.28万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个体工商户、农户进行电话拜访,与有明确资金需求的涉农主体达成用信 882 户,金额 4630 万元。(吕尊帆)
嵊泗农商银行为贻贝产业保驾护航
本报讯 浙江省嵊泗县枸杞乡的贻贝产品远销30个国家和地区。今年以来,受疫情影响,当地贻贝产业链受到重大冲击。浙江嵊泗农商银行获悉情况后,及时为他们提供资金支持,助力贻贝产业复工复产。截至3月17日,仅该行枸杞支行发放贻贝产业链复工复产贷款42户,金额991万元,其中养殖户贷款40户,金额451万元;收购户贷款1户,金额90万元;加工小微企业1户,金额450万元。(闻丹红)
公安农商银行线上微贷产品成亮点
本报讯 疫情期间,湖北公安农商银行的 “福e贷”“税e贷”等系列线上微贷产品提款达到1.1亿元,不良比率趋近于零,成为该行业务新亮点。据悉,这一系列产品具有前期调查精细、线上操作简单、信用风险可控等优势。该行借势使力,加大对小微农企、专业合作社、农机产业链668名客户远程放贷,线上办理小微贷款9500万元,帮助解决疫情期间员工工资及农产品应付款临时性资金需求。(桑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