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PDF版
扫描二维码使用手机阅读本篇文章
发刊日期:2020年03月16日 > 总第435期 > A8 > 新闻内容
云南农信 “四个强化”助力春耕备耕
发布时间:2020年03月1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 本报记者 余连斌

【农村金融时报】

为确保全省春耕备耕工作有序推进、农业生产平稳发展,云南省农村信用社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促生产,紧盯农户生产需求,提前谋划,精准发力,通过“四个强化”将金融活水引入田间地头,为全省春耕备耕保驾护航。截至2月末,全省农信社涉农贷款余额3318亿元,其中农户贷款2075亿元。

强化专项资金

为春耕备耕保驾护航

云南农信社各级机构积极行动,始终站在服务“三农”的前沿,及时制定信贷计划,有力有序以金融服务支持春耕备耕,确保全省农业生产的稳定。

昭通农信社制定了抗击疫情、脱贫攻坚和普惠金融服务的“三个单列”信贷计划,其中“苹果贷”“天麻贷”“花椒贷”“洋芋贷”“竹产贷”“养殖贷”以及“春天贷”等普惠金融产品支持群众生产生活和小微企业发展,为昭通“六大产业”及“一县一业”示范建设提供金融活水,打好绿色“三张牌”,做好绿色金融服务。截至3月5日,该社累计发放涉农贷款14.07亿元,贷款余额242.75亿元,其中发放春耕、备耕贷款4.88亿元。

永平县联社根据当地春耕备耕生产期间群众对籽种、化肥、农药、农膜、农机具等生产资料的资金需求,提前谋划,全面提升信贷质效。截至2月末,永平县联社存量扶贫小额贷款达1915户,余额8706万元,有力地支持了当地群众发展高原特色农业,助推了当地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

强化精准发力

及时播洒“润农活水”

全省农信社各级机构积极发扬“背包下乡”精神,走村入户,主动深入春耕备耕农业生产一线,扎实开展调查摸底工作,了解掌握春耕备耕资金和其他金融服务需求,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真正把支农工作做深、做细、做实、做透。

洱源农商行帮助洱源县长庚有机肥经营部提前备足春耕备耕所需的农资农具,为该经营部授信350万元,及时疏解了资金问题,同时有力保障了农资农具的市场供应。

“我在宾川县租地种植大蒜180多亩,长势良好,进入中耕管理期,资金需求大,农商行50万元贷款真是‘及时雨’。”洱源县尹理标如是说。

洱源县右所早熟大蒜以早熟、个大、味鲜畅销国内外,种植面积达4万多亩。洱源农商行2019年发放早熟大蒜产业贷款1.81亿元,为当地早熟大蒜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强的金融支撑。

强化绿色通道

按下金融服务“快捷键”

曲靖市农信社坚持“四个优先”保障当地春耕备耕不误农时:对农户所需化肥、种子、农机具等生产资料资金优先供应;对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资金优先安排;对科技兴农项目资金优先满足;对农业产业化资金优先发放。截至2月末,曲靖市农信社支持春耕备耕生产近6万户,贷款余额32.98亿元,其中支持农户购买化肥11万余吨,籽种近630余吨,生猪近7万头。

“我计划今年扩大柑桔种植规模,需要投入300万元,但现在一时资金周转不过来,眼看正是种植的时节,这可怎么办?”说这话的是家住玉溪市华宁县盘溪镇的康亚辉,她在盘溪大平地种植了3.6万棵柑桔,同时经营着分果厂、农药店、宾馆等。华宁农商行盘溪支行的工作人员得知情况后,立即上门走访调查,开通绿色通道,简化信贷流程,当天就为该客户顺利发放了200万元质押贷款。

强化科技支撑

保障金融服务不断档

近日,砚山县联社阿猛信用社一位农户通过“云南农信”手机银行APP成功贷款10万元,用于购买化肥、籽种、薄膜等农资农具,切实解决了春耕备耕资金不足的燃眉之急。截至目前,文山州农信社存量“三惠卡”累计授信140.21亿元,用信88.91亿元。今年以来累计办理线上放贷业务41108笔、金额15.96亿元,有力支持了全州个体工商户、农户经营周转和春耕备耕资金需求。

通海农商行积极引导农户通过手机银行办理贷款,利用微信服务群、微信朋友圈、短信以及电话等渠道指导客户线上申贷借贷,真正做到让数据多跑路,让客户少跑腿。截至2月末,通海农商行累计通过网银线上渠道办理贷款6767笔、金额3.3亿元。

疫情期间,为充分满足客户贷款需求,减少疫情期间客户聚集,全省农信社各级机构充分发挥“三惠卡”贷款“一次绑定、三年循环、随用随带、随贷随还”的优点,延长线上自助放款通道时间,满足客户足不出户办业务的需求,真正为客户提供7×24小时的金融服务保障。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1-2013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京ICP备120066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