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PDF版
扫描二维码使用手机阅读本篇文章
发刊日期:2020年03月16日 > 总第435期 > A1 > 新闻内容
——湖北系列报道之四
湖北农信“智慧”服务不“暂停”
发布时间:2020年03月1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 本报记者 戢华盛 通讯员 聂宏武 黄齐林 蔡以国

【农村金融时报】

自1月23日10时武汉“封城”之后,周边的鄂州、黄冈、孝感等各地市也相继“封城”。1月27日襄阳“封城”,至此,除神农架林区外,湖北省境内12个地级市、1个自治州和3个省直辖县级市全部“封城”。

“封城”后,交通阻断,一座又一座城市仿佛按下了“暂停键”。然而,在这段异于寻常的“封城”时光里,湖北省农联社及下辖76家法人农商行(以下简称“湖北农信”)逆风飞扬,鼎力抗疫,金融服务不曾按下“暂停键”!

湖北农信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对按下“暂停键”断然说“不”。其底气何在?

业界人士认为,之所以如此,与其责任与担当分不开,也同样得益于建设责任银行、合规银行和智慧银行“三大银行”的战略选择,以及持之以恒推进“智慧银行”建设的实践和成果转化。

据介绍,2017年,湖北农信主动实施战略转型,确立建设“三大银行”,出台了《全省农商行智慧银行建设方案》,明确了“客户业务办理自动化、数据共享自动化、管理决策智能化”的总体目标。为全省“智慧银行”建设确定了统一的时间表和路线图。

3年多来,湖北农信大力推广手机银行、微信银行和短信银行等网上银行,加快智慧网点、智慧产品、智慧平台等项目建设步伐,推动信贷转型和微贷触“网”,实施“整村授信”,聚集客户资源,为本次智慧赋能抗疫,奠定了坚实物资条件,数字化思维和智能服务的思想基础。

根据交通管制,大部分居民居家隔离的实际情况,湖北农信化“危”为“机”,进一步强化数字化思维和智能化服务,积极推出更多的线上远程服务和金融产品,打造新的智慧平台,开辟服务升级绿色通道,让金融服务与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经营行为有机地融为一体。为智慧赋能,决战抗疫提供了“非接触式”服务的“湖北样本”。

编织智慧网络凸显“服务”。

自“封城”后,全省农信的2000多个物理网点被动暂停营业。记者观察到,网点停业非但没有让其金融服务停歇,相反,从强化线上服务入手,拓宽了智慧网点服务渠道。

“全系统拥有6342台自助存取设备覆盖所有乡镇,10万多个电子机具覆盖所有行政村,774.6万手机银行用户遍布荆楚大地,这些为编织智慧服务网络奠定了基础。”一位业内人士介绍说,湖北农信建设“智慧银行”,从打造智慧网点入手,不是为了技术而技术,为了网络而网络,而是坚持“以客户为中心”,因此,推进智慧网点建设,凸显智能服务,大大拓展了智慧网点服务空间。

“全省绝大多数农商行同我行一样,保持每日对各网点的ATM机、室内外及智能机具进行全方位、无死角的专业性消毒。”江陵农商银行安全保卫部经理李正虎向一同做消毒处理的县卫生防疫部专员介绍说,为了避免客户交叉感染,各行各网点的工作人员会在机具上贴上标识,把存、取分隔开来。

“给机具消毒,贴上标识区分存、取,看起来小事一桩,但是,它透露出智能网点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该行办公室负责人介绍说。

3月6日,咸宁农商银行志愿者刘涛已经在社区值守了34天,当天他又手把手地教4位居家隔离的年纪稍大的老人下载了“湖北农信”手机银行,温馨提醒老人“为保证您及家人的安全和健康,建议您减少外出及使用现金。我们的手机银行可以手机号支付,输入手机号就可以转账,坐在家手机银行还可手机充值、生活缴费,办理智慧存款等。”

房县农商银行针对客户疫情期间金融服务需求,创新推广了“一单五群”的智慧服务模式:一单,即通过开发线上小程序“预约单”;五群,即通过积极建立县直单位工作群、社区疫情防控群、物业小区交流群、返乡客户动态群和存量客户信息群“五个工作群”。

据悉,自“预约单”业务全面上线以来,全行已接单受理各类金融服务客户达3200余户。同时,仅开通两天就受理客户服务申请400余人次,组织及预约存款资金1.2亿元,营销小微贷1800万元,有力推动了农商行线上业务市场的拓展。

创新智慧产品力求“贴心”

疫情期间,多家基层农商行相继推出了线上“金融超市”,农商行的客户经理在线上便拥有了各自虚拟“工作室”。在这里,客户可以直观了解客户经理的网点、电话等信息,并可挑选申办存款、贷款、理财等业务。

记者通过微信点开宜都农商行“金融超市”,在首页就可以查看“明星产品”板块,这里罗列:鄂“福E贷”“税E贷”等诸多智慧产品。而湖北农信于2月上旬推出的“荆楚天使贷”“荆楚保医贷”和“荆楚发展贷”三款抗“疫”专属信贷产品,也位列其中。

记者连线宜都农商行小微金融部负责人了解到,客户登陆“金融超市”申办业务后,业务后台将第一时间以短信形式将客户的联系方式、业务需求告知客户经理,由客户经理“一对一”服务。

省联社推出三款抗“疫”专属信贷产品后,仅在“三八”妇女节的前一天,咸宁农商银行营业部通过线上就发放了2笔60万元的“荆楚天使贷”,周到高效的金融服务得到了白衣天使的称誉。

记者注意到,湖北农信在坚持智慧产品创新、智能服务创新的同时,还能设法排除疫情阻力,特事特办,使非常时期的金融服务既创新又务实。

“没有想到农商行贷款这么快捷,这笔500万元的贷款真是解了企业的燃眉之急。”2月21日,湖北丰庆源粮油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长英感激地说。

据介绍,丰庆源公司是一家集小麦加工、粮食贸易和仓储物流于一体的民营企业,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辐射周边30万亩无公害优质专用小麦种植,年加工面粉5万吨。

年前,该公司抛售大量的库存,偿还贷款。疫情来临,为周边居民提供粮油基本生活保障公司无旁贷!然而,此时企业账户没有钱,银行又没有上班,贷款无门。正当党长英为复工复产缺少资金而焦急不安之时,襄阳农商行黄集支行行长张爱军的电话打了过来。一番寒暄之后,张爱军给党长英解除了疑惑,一语中的:遵循“特事特办”的原则,这笔贷款可走“线上快批”流程,实行“先审批放款”,待疫情结束,企业再补办相关手续。

张爱军这番表态看似超情,却与省联社推出的“建立疫情防控期间容缺办理机制”的精神吻合一致。

该行依照“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真实合规的前提下,容缺办理,同意贷款资料不用扫描至信贷系统,直接线上传至专人审批,采用先行受理、全程线上办理。为客户提供线上快批,从贷款资料提交至审批,仅用一天,这笔500万元的贷款便顺利发放到位,为丰庆源公司复产复工及时提供了信贷支持。

突破智慧平台着眼“便捷”

“建设智慧银行不可或缺的是创新与突破”,省联社与各科技公司联手先后打造出楚农贷、楚银贷担保平台、纳税信用贷平台和创业贷平台等“智慧平台”。同时,各农商行坚持“自提需求、自主研发、自建模型”,三峡农商行和嘉鱼农商行相继开发出了“三峡云e贷”系统和零售信贷管理平台等。

“为有效应对疫情,寻求智慧平台的新突破。3月8日,湖北农信“线上营业厅”重磅开业,真正实现客户足不出户,畅享线上便捷金融服务!”据介绍,其中有多家基层农商行相继推出了“非接触式”放贷平台——“虚拟营业厅”有效弥补了传统业务的不足,拓展了获客渠道,延伸了线上服务触角。有力配合了湖北省如火如荼的复工复产。

3月2日,正在抗疫一线的范医生在收到成功授信的短信通知后,立即打电话给恩施农商行办理业务的视频客户经理。这标志着该行“非接触式”放贷系统正式上线!

据悉,范医生一直坚守在抗疫,而年前就与装修公司签订了装修合同,眼看就要开工了,却缺少一笔购买家电及其装饰装修材料的资金,经介绍,尝试着登陆该行新近推出的“线上营业厅”。

“真没想到,不用到银行,只通过手机视频,提供相关资料,便真的能把贷款办理下来,真是太便捷了。”范医生在收到14万元的贷款之后兴奋地说。

“您已在本行成功办理福e贷签约,授信额度10万元……”,3月6日,客户余某收到短信,标志着麻城农商行“虚拟营业厅”首单业务出炉。客户从提交贷款申请到成功办理,只用了半个工作日。截至11日,该行已通过虚拟营业厅成功办理信贷业务20笔、金额182万元,其中福e贷授信10笔101万元,展期业务10笔81万元。

在提及相对已有的智慧平台而言,该虚拟营业厅有何“创新突破”时?上面两家农商行的回答则是惊人的一致,它使得“非接触”快贷从可能变为可行!

“该系统平台线上预约,线下对接,随时随地可申贷。”恩施农商行小微贷金融部副总经理王智介绍说,客户在此平台上,便可获得该行专业客户经理的一对一服务,由此孕育出“线上预约+线下对接+视频办贷”服务新模式。该平台上线后,恩施全辖展示量超过100万人次,点击量超过10万人次,预约申贷6500余户、金额约10.1亿元。有效快捷地解决了小微企业关于复工复产、春耕备耕的融资难题。

“上传证件、人脸识别、签署合同、短信验证,简单几步操作,在引进并完善“小系统”派生出“线上预约+虚拟营业厅”的服务模式,彰显智慧服务的新优势。”麻城农商行综合部负责人介绍说,该行借助虚拟营业厅,通过“非接触”方式,解决了客户无法到网点签约、客户经理无法上门服务的困境,在提高智能化服务绩效的同时提升用户服务体验。

为助力嘉鱼县官当精米厂复工复产,嘉鱼农商银行与时间赛跑,通过视频调查,线上办公,“极速”审批了150万元贷款,帮助米厂复工,米厂负责人万国平竖起大拇指由衷地赞叹:“农商行,真是农家人的贴心银行!”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1-2013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京ICP备120066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