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PDF版
扫描二维码使用手机阅读本篇文章
发刊日期:2020年02月24日 > 总第432期 > A1 > 新闻内容
助力农企复工复产 金融业做了什么?
发布时间:2020年02月2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 本报记者 魏再晨

【农村金融时报】

春节过完了,杜昌铿却高兴不起来。

杜昌铿是福建天天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天天源的银耳销路遍及全国。入春时节,正是吃银耳的时候,但一场疫情打乱了杜昌铿的全盘计划。

“我们有30多吨银耳原料烂掉了,因为疫情来了,我们没工人,也不能生产。”杜昌铿告诉记者,现在工人复工率不到20%,只能满足最低产能的运转。

原本杜昌铿计划,今年上半年新增几条生产线,却因销售和生产的停滞,公司资金压力徒增,计划很可能要搁浅。

就在记者采访的前一天,杜昌铿接到通知,可以申请贴息贷款,他立刻提交了材料,等待贷款来救急。“有了低息贷款,建设工期不耽误,我们的计划问题不大了。”

受到疫情影响,很多像杜昌铿一样的农企的资金链都面临压力。银行业迅速行动,不抽贷、不断贷、不压贷,利用延期还款、分期还款、展期、无还本续贷等措施,解决资金问题,为“三农”发展和生活物资供应送上“定心丸”。

一笔笔救命的贷款

浙江台州的水产养殖户郑修辉,在台州临海承包了10口鱼塘,养殖梭子蟹、虾、贝壳等水产。大年三十,郑修辉回宁波象山的老家过年。刚进家门就被通知,因为台州疫情较严重,从台州返回人员必须居家隔离14天。与此同时,临海也实行了人员管制,不允许外地人员进入。就这样,郑修辉被“困”在了老家。

郑修辉心急如焚,2月份正是虾蟹销售的旺季,但因疫情防控要求,酒店餐馆不营业,批发商也不来买货,他的资金链几乎断了。更要命的是,他在泰隆银行有20万元贷款,2月8日就要到期。但他凑不出还贷款的钱。

贷款到期日一天天接近,他突然接到了泰隆银行客户经理的电话。告诉他银行可以帮他申请延期还款,且不计入征信。这个及时的信息让郑修辉感觉“救星”来了。

在疫情中,有人拿到了第一笔贷款,有人可以延期还款,而杭州湾里塘莲藕专业合作社(下称湾里塘合作社)则获得了一笔追加的贷款。

湾里塘合作社在疫情期间,每日要向杭州各大超市提供莲藕、茨菇、荸荠、芋艿等农产品,与其他因疫情缺乏销路的农户不同的是,合作社日均销售额骤增到20万元。看上去似乎高枕无忧。然而,也是受疫情影响,各大超市无法进行正常的财务结算,湾里塘合作社结货款成了问题。

一边是每天按时按量交出去的货,一边是按日结算的工人工资,收不到货款的湾里塘合作社顿时陷入资金周转困难中。

正在这时,余杭农商银行客户经理来到合作社。合作社在该行有800万元的贷款。疫情发生后,余杭农商银行逐户对接民生保障企业的金融需求。了解到合作社的情况,立刻加速贷款审批,仅一天时间,就为合作社追加了200万元授信,利率按当期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执行。

具备灵活性和弹性的监管政策

为了确保疫情中的企业可以正常经营,近期监管部门举措频出,引导银行业做好金融服务,确保企业正常运营不会受到疫情影响。

1月26日,银保监会下发《关于加强银行业保险业金融服务 配合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银保监办发【2020】10号)要求,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物流运输、文化旅游等行业,以及有发展前景但暂时受困的企业,银行不得盲目抽贷、断贷、压贷。鼓励通过适当下调贷款利率、完善续贷政策安排、增加信用贷款和中长期贷款等方式,协助相关企业摆脱疫情影响。

1月31日,财政部、人民银行、银保监会等五部门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通知》中,再次重申银保监办发〔2020〕10号文件中关于做好受困企业金融服务的工作要求。

2月15日,银保监会办公厅下发《进一步做好疫情防控金融服务的通知》明确要求,对受疫情影响暂时遇到困难、仍有良好发展前景的小微客户,应通过调整还款付息安排、适度降低贷款利率、完善展期续贷衔接等措施进行纾困帮扶。

这份文件强调,针对农村地区疫情防控特点,通过线上线下多种方式满足农村地区基础金融服务需求。加大涉农贷款投放力度,保障农副产品生产和春耕备耕农资供应信贷资金需求。

在2月14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银保监会普惠金融部主任李均锋介绍,疫情给企业造成的变化主要体现在现金流吃紧、新增信贷需求旺盛、短期内偿还贷款能力下降等三个方面。

“在抗击疫情的特殊时期,监管政策要体现灵活性和弹性。”李均锋表示,要按照特事特办、急事急办、突破常规、精准施策的原则,鼓励创新。

在政策指引下,各地纷纷鼓励银行进行信贷资源的倾斜。例如,浙江银保监局指导省银行业协会和省保险行业协会系统建立了《疫情防控期间浙江银行业保险业惠企政策清单》,其中规定,全省一级响应期间,对受疫情影响较大、暂时还款困难的企业,采取延期还款、分期还款、展期、无还本续贷等措施,确保不转逾期、不计罚息、不下调贷款分类、不影响征信。

金融服务的“及时雨”和“定心丸”

在政策引导下,各银行也出台了相应的支持政策,并在第一时间落地。

记者从浙江省联社获悉,浙江农信统筹安排500亿元专项信贷资金,保障疫情防控重点企业和受疫情影响小微企业信贷需求;统筹安排100亿元信贷资金支持春耕备耕生产。

泰隆银行负责人告诉记者,1月23日至2月16日,泰隆银行为支持复工和生产共发放企业贷款148户,金额2.08亿元;发放个人贷款645户,金额3.37亿元;为企业延长还款期限、调整还息周期共28户,金额3904万元;延长个人还款期限、调整还息周期共1520户,金额4.64亿元。目前,该行农户客户占比56.2%,农户贷款余额占比66.8%。

在广西,苍梧联社推出“复工暖心贷”,加速授信提额、快办快结、优惠定价,并为春茶采摘、柑橘种植、农田耕种的农户及经济合作社带去特殊时期的金融支持。目前,苍梧联社已发放农户贷款461笔,金额4250万元,确保农村防疫和农户生产生活两不误。

“疫情发生后,金融业特别是银行机构在资金汇划、信贷供给、财物捐赠等方面支持疫情防控工作,增强了全社会疫情防控的信心,彰显了与实体经济共克时艰的担当精神。”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特聘研究员董希淼对记者说。

不过,在金融服务涉农主体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阻碍。某中部地区省联社信贷业务负责人告诉记者,疫情中很多村自行封闭,路封了,农户没法找销路,也没法采购农资,耽误了农时。银行员工进不去村,原本要靠进村入户开展各项业务,也被迫停滞。

此外,也有从业人员担忧,农户是中小银行特别是农商银行的主要客户,这部分银行的资金成本高于大银行。面对疫情,不少银行选择调低贷款利率。这也给不断缩小的利差空间带来了额外压力。

对此,董希淼建议,前期部分地区在疫情防控中,采取了一些简单粗暴的措施,不利于企业复工复产,应禁止这样层层加码、无限升级的做法,确保企业和银行等各类主体业务正常开展,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

针对银行各类疫情防控专项服务,董希淼建议可通过定向降准、再贷款、再贴现等措施,加大对中小银行的流动性支持,监管部门应适时调整相关监管指标和考核要求,打消金融机构顾虑。金融监管部门调整相关监管措施,支持金融机构提升服务、防范风险。对于金融机构特别是中小银行可推出减免利息等举措,地方政府也可通过税收返还等措施予以补偿。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1-2013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京ICP备120066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