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PDF版
扫描二维码使用手机阅读本篇文章
发刊日期:2020年01月20日 > 总第431期 > A7 > 新闻内容
红枣“保险+期货” 开创产业扶贫新模式
发布时间:2020年01月2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 见习记者 田耿文

【农村金融时报】

前不久,在新疆阿拉尔市的红枣“保险+期货”试点理赔仪式上,红枣“保险+期货”理赔项目惠及150户枣农,涉及红枣数量3000吨、面积约5994亩,保险保障金额逾3268万元,最终理赔金额约101万元,平均每户赔付约6733.4元,合337元/吨。

阿拉尔红枣种植基地位于塔里木河、和田河、叶尔羌河三河交汇之处,紧邻塔克拉玛干沙漠,面积约70万亩左右,红枣已成为当地重要的农业经济支柱之一。

近年来,随着红枣种植面积的扩大和产量的不断提高,红枣市场呈现供大于求的格局,红枣价格出现持续低迷,枣农的收入随之下滑,收益得不到有效保障。

为切实践行金融服务“三农”,帮助红枣种植户转移生产经营风险,切实保障种植户收益稳定,2019年4月30日,红枣期货在郑商所成功上市交易。

红枣期货既能提供价格信息让农户提前知道未来市场的需求,帮助其进行种植、经营的计划决策,也能提供套期保值的机会,帮助农户在生产活动中规避风险,锁定成本与利润,保障枣农的利益不受伤害。红枣期货上市8个多月以来,充分发挥了价格发现和风险管理的功能,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在红枣期货上市之后,为贯彻落实中央关于稳步扩大“保险+期货”试点的政策精神,郑商所积极引导与支持期货公司等机构大力开展红枣“保险+期货”试点项目的实施。

“保险+期货”是通过保险公司与农户签订价格保险的“保险+期货”保单,如果红枣销售价格低于保险合同的销售价格,差额部分由保险公司偿付。也就是说,在农产品价格低迷的情况下,“保险+期货”可以另辟蹊径地帮助农户规避价格波动风险,保证农户收入。“保险+期货”也为产业扶贫开创了新模式。

“保险+期货”既能够保证农户、合作社等获得价格保险,稳定收入,又能避免直接参与期货市场带来的风险。保险公司通过购买期货公司产品转移赔付风险,实现了“再保险”,期货公司运用金融手段将风险对冲到期货市场中,得以分散风险。

如今,红枣“保险+期货”已成为阿拉尔枣农们津津乐道的话题。在郑商所与当地政府、期货公司的共同助力下,“保险+期货”在红枣上得到试点推广,新疆阿拉尔的贫困农户也尝到了甜头。

记者了解到,第一批试点项目农户的保费完全是由政府和交易所共同资助,农户们没有掏一分钱。在这种示范带动下,越来越多的农户开始加入“保险+期货”项目。

在“保险+期货”项目推动过程中,通过红枣期货交割标准的引导,阿拉尔红枣产业开始了标准化的产品革新,为当地红枣产业及其他农产品品牌化、品质化、标准化、规范化、良种化及规模化发展铺平了道路。

“‘保险+期货’试点项目就像是双重保险,在降低枣农初期参保负担的同时,最大程度保障枣农种植利益。”郑商所相关负责人表示。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1-2013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京ICP备120066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