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PDF版
扫描二维码使用手机阅读本篇文章
发刊日期:2020年01月20日 > 总第431期 > A1 > 新闻内容
———2019年农村金融机构助力脱贫攻坚简述
金融扶贫 一直在路上
发布时间:2020年01月2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见习记者 田耿文

【农村金融时报】

“确保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全面完成,集中兵力打好深度贫困歼灭战”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的要求。

作为今年工作的重中之重和必须完成的硬任务,脱贫攻坚战已经进入全力冲刺的关键阶段。脱贫攻坚离不开金融力量的支持,继续加大对贫困地区的资金投入,引进金融扶贫的资金活水,充分发挥金融扶贫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

产业扶贫助稳步脱贫

立足贫困地区资源禀赋发展特色产业、实施产业扶贫,能够有效提高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实现由“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通过产业扶贫激活贫困群众造血功能。

在甘肃白银景泰县腰水村,村民张德贵于2019年种植了40亩辣椒,平均亩产5000斤,当地龙头企业景泰宏翔公司实行保底收购,收购价格是1元,扣除种植成本、人工采摘费等,预计每亩收益1800元,再加上政府的补贴,种植辣椒比种植传统农作物的收入高出近4倍。

“我50多岁了,出去打工都不行了。现在我在基地摘辣椒,一天收入能有120元。”腰水村村民郭大妈说。

“目前我们已经收购了近800万斤辣椒,”景泰宏翔公司负责人王树弟说,“随着朝天椒种植规模的不断扩大,公司资金的需求量也随之增加,多亏景泰县信用社发放的500万元扶贫贷款,解决了公司的燃眉之急。”

有了信用社金融力量的支持,甘肃景泰县的“小辣椒”做成了“大产业”。农民只管种植,不管销售,不承担市场风险和技术风险,小农经济面临的小、散、弱的难题迎刃而解。

据了解,该公司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17户脱贫,吸收周边农户季节性用工60人,长期顾工40人,当地农户在参与产业发展中,不仅获得了信贷支持,还通过获取土地流转费收入、务工收入和政府补贴等增收致富。

在山西吕梁,农发行吕梁分行和当地市委市政府聚焦深度贫困,创新金融扶贫,探索形成了产业扶贫的“吕梁模式”,即专门针对扶贫和支持中小企业打造的一种新型融资模式,为脱贫攻坚闯出了一条新路子。

“吕梁模式”的特点在于“银行+企业”解决融资,“政府增信+企业资产应抵尽抵”解决担保,“企业+贫困户”解决脱贫问题,有效将政府、银行、企业、贫困户四方连在一起,形成利益联结、联合监督机制的脱贫合力,保障项目和银行财务可持续,有效解决了产业扶贫中涉农企业融资难、融资成本高等问题。

截至目前,“吕梁模式”已在贵州、广西、新疆等7个脱贫攻坚重点省(区)的13个贫困市县落地,支持中小企业113家,审批产业扶贫贷款24.36亿元,投放15.64亿元,带动贫困人口3.5万人增收。

针对“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担保资源不足问题,农发行创新举措,推出可使用在建工程和未来固定资产等抵押,新疆南疆四地州由此新准入客户近20家;针对“三区三州”产业发展水平低、效益不高的问题,农发行将扶贫贷款利率在人民银行基准利率的基础上下浮10%等政策,仅这一项政策2018年就为四川凉山节省支出4900万元。

至2019年底,我国带贫益贫机制初步建立,72.3%的脱贫户得到了产业扶贫支持。

易地搬迁圆百姓安居梦

“做梦都不敢想啊,这辈子还能住上这么好的新房,过上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

在四川省泸州市叙永县江门古寨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年近60岁的张大妈一家从深山搬迁到安置点,儿子儿媳就近在扶贫车间工作,8岁的孙儿在附近小学就读。一家人告别了祖祖辈辈生活的深山“穷窝窝”,张大妈感觉生活一下子幸福起来。

四川省江门古寨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

当一方水土难养一方人,易地扶贫搬迁便成了深度贫困山区群众摆脱贫困的有效途径。易地扶贫搬迁离不开金融支持。农发行泸州市分行按照搬迁安置项目建设进度,向该安置点拨付资金2979万元。同时将易地扶贫搬迁与小城镇建设和产业布局相融合,统筹规划搬迁7986户30735人,占全县贫困人口的31.8%,形成了“以产定搬、以搬促城、产城相融”的搬迁脱贫新格局。

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作为我国政策性银行,农发行在金融系统率先出台易地扶贫搬迁贷款办法,累计投放易地扶贫搬迁贷款3139亿元,惠及搬迁人口768万,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占比68%。

在河南省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小区———兴贤里社区,83栋6层居民楼拔地而起,完善的配套设施、社区内宽阔平坦的“三纵四横”主干道让整个社区看上去清新疏朗。2018年10月,陆续搬迁入住来自18个乡镇的贫困户2749户11212人。

为解决贫困户“安居”之后的“乐业”问题,卢氏县政府在卢氏农商银行的支持下,按照“政府+企业+贫困户”的模式,利用扶贫车间,解决移民安置群众就近就业,实现了贫困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生活好的四大目标。

“我在扶贫车间工作半年多了,收入还可以,还不耽误接送孩子上学,从来没想到我们能过上这么好的日子。”32岁的王凤原是朱阳关镇涧北沟村的贫困户,如今住上了宽敞明亮的搬迁新居,工作就在家门口。

四川江门古寨和三门峡的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地,只是全国易地扶贫搬迁助力脱贫奔小康的缩影。在我国不少省市,通过金融和政策支持,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得以实施,贫困群众彻底告别了昔日贫穷落后的深山区,迎来了幸福宜居新生活。

“十三五”期间,我国将对1000万左右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施易地搬迁,2019年底易地扶贫搬迁建设任务基本完成。

扶贫先扶智 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扶贫先扶智,扶智靠教育,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更是解决贫困地区发展和贫困家庭持久脱贫的根本手段。在支持发展特色产业激发贫困地区“造血功能”的同时,不少金融机构开始着眼于教育扶贫。

邮储银行自2017年以来,陆续在河北、山西、内蒙古、安徽、江西等地的33个贫困县高中开设“邮爱自强班”,依托“邮爱公益基金”持续资助1650名贫困高中生的部分学习生活费用,向759名考入大学的贫困高中毕业生发放“邮爱奖学金”,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大学生活。

邮储银行江西分行开展了一系列扶志扶智的主题活动,激发脱贫攻坚的强大内生动力。比如,为支持大学生返乡开展网络创新创业,该分行创新开展大学生创业公开课,结合“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吸引全社会共同关注高校毕业生创业就业投身脱贫攻坚;积极开展对贫困地区贫困户的农技培训和金融知识教育,增强贫困户运用金融工具能力和守法守信意识,推进扶贫与扶智相结合的综合扶贫模式,帮助贫困户及早脱贫。

为解决“三区三州”等高海拔地区留不住人才问题,农发行出台定向招聘、免费培训、结对帮扶等政策,累计免费培训“三区三州”大学生村官180名,培训干部群众23587名。

2019年底,“三区三州”贫困人口由2018年的172万减少到43万,贫困发生率由8.2%下降到2%,贫困发生率下降幅度比西部地区平均水平高出3.6个百分点。

金融扶贫 依旧在路上

最新的数据显示,截至到现在,全国还剩下5%左右的贫困人口没有脱贫,10%左右的贫困县没有摘帽。剩余的贫困人口,一半以上在深度贫困地区,未摘帽的贫困县基本都属于深度贫困县。

由此可见,“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任务依然艰巨,这些地区贫困程度深、基础条件差、致贫原因复杂、脱贫难度大,可谓“最后的贫困堡垒”,是脱贫攻坚战决胜的最后一环。

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在全国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强化政治担当,保持攻坚态势,要发扬连续作战作风,咬紧牙关、一鼓作气、乘势而上,坚决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

这就需要脱贫攻坚持续保持高位推进、响鼓重锤。其中,金融扶贫依旧是脱贫攻坚的重要手段和中坚力量。

当前,金融机构需结合金融扶贫的新需求、新特征,持续加大金融扶贫力度,重点向“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倾斜,集中兵力打好深度贫困歼灭战,主动作为,攻坚克难。立足银行职能,动员更广泛的金融扶贫力量参与金融精准扶贫工作实践,以更加饱满昂扬的干劲投入到脱贫攻坚工作之中,始终保持砥砺奋进的精神状态,以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信念攻克最后的贫困堡垒,交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优异答卷。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1-2013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京ICP备120066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