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PDF版
扫描二维码使用手机阅读本篇文章
发刊日期:2020年01月13日 > 总第430期 > A2 > 新闻内容
银保监会发布《关于推动银行业和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
明确到2025年我国金融高质量发展目标
发布时间:2020年01月1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 本报记者 郑源源

【农村金融时报】

近日,银保监会发布《关于推动银行业和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业内人士指出,《意见》明确了到2025年我国金融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从七个方面构建了金融高质量发展的顶层设计,健全了具有高度适应性、竞争力、普惠性的现代金融体系,与不断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实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相匹配。

定位银行差异化发展路线

《意见》明确了“到2025年,实现金融结构更加优化,形成多层次、广覆盖、有差异的银行保险机构体系”的目标,并针对各类银行定位,给出了差异化的发展路线。

具体来看,开发性、政策性银行要明确细化业务边界,严格执行交办程序,落实开发性政策性业务和自营性业务分账管理、分类核算要求,强化法规约束、资本约束和市场约束,有效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薄弱环节。

大型商业银行要在“做强”上下功夫,根据自身发展战略、经营特色和客户需要,理顺管理体制,加强各业务条线、各子公司的服务整合、流程衔接和系统融合,提升综合金融服务水平。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发展线上业务,增强普惠金融服务能力。

股份制商业银行要坚持差异化市场定位,实现特色化经营,形成具有比较优势的业务模式,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

城市商业银行要建立审慎经营文化,合理确定经营半径,服务地方经济、小微企业和城乡居民。

农村中小银行要坚持支农支小市场定位,增强县域服务功能,支持乡村振兴战略,助力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

此外,《意见》还提出,要继续推动符合条件的民营银行发起设立;稳妥推进投资管理型村镇银行和“多县一行”制村镇银行试点。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特聘研究员董希淼指出,下一步,我国商业银行应该从思想认识、战略定位、结构优化、执行实施等方面着力,加强战略管理,将差异化发展战略落到实处。需要制定并实施差异化发展战略,形成符合自身资源禀赋和能力的发展定位和商业模式。

防范化解各类风险

《意见》还从问题金融机构处置、防控影子银行、房地产、地方债、“僵尸企业”、违法违规金融活动等重点领域风险、增强抵御风险能力等角度,全面部署了防控金融风险的政策措施。

在备受关注的问题金融机构处置方面,《意见》要求,注重统筹规划、协调推进,压实金融机构、地方政府和金融管理部门责任。推动制定并实施恢复与处置计划,把握强化市场纪律、防范道德风险和维护金融稳定之间的平衡。对不同机构,必须分类施策,遵循市场规律,在充分评估潜在影响的基础上稳妥实施,严防出现处置风险的风险。

根据央行公布的金融机构评级情况,2018年四季度高风险机构达到587家,主要集中在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其中,有43.3%的农村信用社和32.7%的农村合作银行属于高风险机构。

对此,《意见》明确,多措并举深化高风险中小机构改革和风险化解,采取不良资产处置、直接注资重组、同业收购合并、设立处置基金、设立过桥银行、引进新投资者以及市场退出等方式。加大资产清收力度,维护机构合法债权,最大限度减少损失。推动建立审慎文化,增强风险意识和合规意识,提升制度约束力和执行力。

银保监会首席风险官兼办公厅主任、新闻发言人肖远企解释说,在处置问题机构时,《意见》中提出的七种模式,不是只采取其中某一种,可以多种模式同时运用。他还透露,对问题机构处置方式有整体的指导意见,现在还处于探索过程中。

此外,肖远企还指出,除了问题机构需要改革,其他机构也在一定程度上需要优化改革。因此《意见》要求在保持县域法人地位总体稳定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对农村信用联社和农村合作银行实施股份制改造。他还表示,下一步要推进省联社改革,并将采取多样化改革模式。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1-2013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京ICP备120066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