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王松 通讯员 樊创佳
【农村金融时报】
隆冬时节,寒风料峭,回城的班车行驶在乡村道路上。“公司最近太忙了,争取早点赶回去,再加班赶会活儿。今年就能把家里房子粉刷了。”车窗外的暖阳照在王向国身上,他在心里盘算着。
家住河南汝州市寄料镇山区的王向国,小时患有小儿麻痹。3年前,他来到汝州市益永泰绣花有限公司打工,成为汝州农商银行实行“贫困户+企业+银行”产业扶贫模式的第一批受益者。
汝州益永泰绣花有限公司是汝州农商银行的老客户。2009年成立初期,该公司就从汝南农商银行获得了30万元的贷款,用于启动生产和经营。10年来,公司几经变迁,发展成一家集生产经营各种工艺绣品、针纺织品、服装制造及销售为一体的综合性企业。
“2016年时公司效益很好,客户们在厂里住着等出货。当时流动资金不够,很艰难。我只好联系农商银行救急,没想到一下贷给了我600万元的款。”公司总经理杨俊杰说。
从那一年开始,汝州益永泰绣花有限公司开始了跨越发展,引进了先进的机械设备,招收一批技术人才,探索掌握各种新型刺绣技术,承接了省内外数十项订单,实现了生产的现代化。现在,该公司生产的绣花产品有平绣、金片绣、缠绕绣等,远销东南亚、非洲等地。公司年均销售额1300多万元,是机绣园区的“绣花当家”,更成为汝州农商银行支持小微企业“百千万”计划的典型企业。
这只是汝州农商银行支持地方小微企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汝州农商银行积极与企业持续对接,尤其是针对汝绣园的小微企业主、个体工商户量身开发定制“汝绣贷”,为机绣产业园区9家小微企业和企业主、个体工商户提供了320万元的流动资金贷款支持,共增加经济效益700多万元,带动就业人数近200人。
在益永泰公司生产车间的操作机前,家住米庙镇的技术工小刘来回走动查看,并熟练地穿线、换版。他是返乡就业的绣花工人之一,月收入达8000元。“在家门口就能养家,还能顾家,心里真是高兴!”他说。机绣园区里,像小刘这样通过扶贫培训就业基地免费培训上岗,并脱贫致富的农民工有很多。
近两年,随着贸易市场环境的变化,一些绣花企业的经营模式正努力从出口往内销转型。
“咱的设计做工都要求高端精细。最近接了一笔鞋面绣花的大订单,一个绣品上就有9个颜色,市场前景很好。我还计划再购进一批高端设备进行加工生产,收益肯定会更高。这都是咱农商银行做后盾,给我的底气。”看着如火如荼的生产车间,杨俊杰信心十足。
2个月脱贫,1年奔小康,这是汝州农商银行联合企业给予务工贫困户的无声承诺,是助力金融扶贫项目的主要目标。“通过改进金融扶贫方式,精准对接脱贫攻坚多元化融资需求,我行积极推进金融扶贫产品优化和服务方式创新,扩宽金融扶贫融资渠道,为更多小微企业注入更多的‘金融活水’。”汝州农商银行董事长贾红伟如是说。
按照人民银行支持小微企业“百千万”规划,未来3年,汝州农商银行将不遗余力助力小微融资,“贷”动地方经济发展,做脱贫攻坚的中坚力量。